ISSN 1003-8035 CN 11-2852/P
    何玉花, 张东水, 韩用顺, 李燕婷, 薛彬. 基于Ward系统聚类方法的黄河上游干流地区滑坡分类及其特征分析[J].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, 2018, 29(1): 46-53.
    引用本文: 何玉花, 张东水, 韩用顺, 李燕婷, 薛彬. 基于Ward系统聚类方法的黄河上游干流地区滑坡分类及其特征分析[J].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, 2018, 29(1): 46-53.

    基于Ward系统聚类方法的黄河上游干流地区滑坡分类及其特征分析

    • 摘要: 黄河上游干流地区滑坡分布广、规模大、体积大、突发性强,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非常有代表性的滑坡集中分布区。选取了坡顶、坡脚、岩性、长度、宽度、厚度、面积、体积、坡度、坡向、年均降雨量、日最大降雨量、原始斜坡坡高和原始斜坡坡度,采用Ward聚类分析法对126处滑坡样本进行分析,得到4类滑坡。在此基础上,分别统计分析了每类滑坡的各个指标的最大值、最小值、平均值和标准差,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,分析了各类滑坡隐含的特征规律以及滑坡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。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得出了各个指标影响滑坡发育的显著程度,得出了滑坡的发育特征。并通过因子分析计算了各类滑坡的旋转成份矩阵,确定了影响各类滑坡发育的主次因素。研究结果表明:(1)第一类滑坡由坡顶和坡脚主导,坡顶在2 450~3 020 m,坡脚在1 980~2 905 m;(2)第二类滑坡发育主要受原始斜坡坡度控制,多数处于易发生滑坡的坡度范围30°~40°;(3)第三类滑坡主要受坡向和原始斜坡坡高的影响,多数滑坡位于阳坡,并且原始斜坡坡高在100~500 m;(4)第四类滑坡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和日最大降雨量,坡体的坡度处于易发生滑坡的35°~37.5°范围内,滑坡所在区域的日最大降雨量大。研究结果证明Ward系统聚类对于该地区滑坡类型划分结果是有效的,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。

       

    /

    返回文章
    返回
    Baidu
    map